漫步明珠湾地下“生活圈”
在日本,关于城市的“生活圈”理念很早就有研究与规划,而明珠湾横沥岛尖的“生活圈”理念深受本地“桑基鱼塘”风俗的启发,将人们在生产循环中 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运用到了实际的生产生活中,打造一个“以人文本”的社会基本单元。
下沉广场
从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农业生态系统,到今日有众多社会单元的城市生态系统,其以“循环”为核心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。城市设计者们已然明确,地下步行系统作为保证城市空间全天候连续的重要平台,无疑是维持生活圈流动性的重要载体。
那么,基于“生活圈”理念,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的地下步行系统设计会有怎样的想象?
独具岭南特色的步行通道
提到“生活圈”,大家会想到交通单元、生产单元、生活单元和生态单元等。
● 交通单元包括城市的轨道交通、公共交通及地下环路等,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外的交通需求;
● 生产单元指就业岗位、配套商业及配套文娱等,为80%在“圈内”的居民提供步行可达的就业岗位;
● 生活单元包括住宅、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,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;
● 生态单元则包括自然生态及游憩交往,使居民亲近绿色空间。
为了实现主干通道的便捷化,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地下步行系统将专设“通勤便道”使通过交通单元到达“生活圈”的人群能被快速疏散,进而使轨道交通5分钟覆盖岗位(目的地)的比例由当前的50%提升至80%。
地下步行系统主干通道“便捷化”示意图
规划中,交通单元的服务半径将扩展一倍多,同时步行通道的通过能力也将提升70%。“便捷化”的交通介质主要包括自动步道、人工调配电动滑板车、自动调配自平衡车等。
所谓次干通道,主要是指由主干通道发散,联系各生产单元和生活单元的服务提升廊道。这类步行通道相较于主干通道的通勤功能,更偏向于实现提升“生活圈”品质的作用。在设计形式上,未来将采用“地下骑楼”来彰显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,独具特色。
下沉广场凤凰树景观雕塑
“开敞化”的绿色空间
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的地下步行系统还将布局有集中下沉广场,这也是同样基于“生活圈”理念对生态单元合理布局的考量。如此对空间节点“开敞化”,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行人都能与绿色空间更亲近。
根据现有的商业水街设计,目前存在着亲水性变差、洪水季地下商业空间无法使用等问题,需要对滨水空间街面进一步界定和划分。想象一下,台阶式滨水空间将保证最大限度的亲水性,滨水大平台供步行、游览、活动,而拼装式防洪墙隔离洪水,使地下商业的外部空间仍可利用。
地下步行系统空间节点“开敞化”示意图
通过循环“生活圈”内部的地下通道及下沉广场,和滨水生态堤形成无缝衔接,为圈民营造了全天候连续的步行环境,确保圈民可以安全、舒适地亲近自然。这样也降低了地下空间的封闭性,营造地上地下一体化环境。
让滨水空间更加注重“亲水化”,不仅能强化生态堤绿色空间和人的互动关系,提高生态空间的适用性和综合性,还可以缓解地面人车矛盾,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。
地下步行系统与滨水空间处理手法及示意图
“生活圈”理念自诞生以来,对城市规划的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随着城市建设向“提升品质、提升景观”方向发展,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基于“生活圈”理念的地下步行系统,不仅能满足通勤、游憩的功能要求,为南沙居民提供更加稳定、舒适、便捷和全天候的步行环境,势必也将成为南沙新区一张全新的绿色名片。
来源:技术管理处
作者:李波
编辑:林丹贤
排版:小火龙